【三伏潭镇】温情调解化解邻里纠纷情理法交融的成功案例
在三伏潭镇,矛盾纠纷的化解不仅关乎邻里和睦,更影响着整个社区的幸福指数。近日,一起坊间热议的邻里纠纷案例再次印证了这一点:李某杰因在自家土地上砌墙,与邻居荣某琴、荣某伟发生了争执,冲突迅速升级,双方情绪愈演愈烈。
李某杰坚持认为自己至于自己的土地上有权砌墙,甚至还退让了0.5米,但荣某琴和荣某伟却认为这堵墙阻碍了他们的通风和采光,进入一场火热争吵。而此时,三伏潭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小组迅速出动,力争把这场家庭纷争化解在萌芽阶段。
调解小组的工作人员不仅深入现场,了解情况,还走访了左邻右舍,甚至到李某杰家中进行实地勘察。通过掌握事情的全貌,调解员们迅速制定了一份初步调解方案。他们组织双方在综治中心进行面谈,却没想到现场气氛依然剑拔弩张,争吵不断。
调解小组采取了“背对背”的调解方式,将双方分开,分别倾听彼此的心声。在听取过程中,调解员耐心地表示理解和支持,告诉双方:“几十年的交情难道不及一堵墙吗?”这一句话,让原本火药味十足的双方瞬间陷入了沉默。此后,情绪稍微平复后,再次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,通过释法明理,解开了彼此心中的结。
调解员详细讲解了《民法典》相关条款,并解释了相邻权的概念。在这过程中,李某杰逐渐意识到自己或许砌墙的间距是偏小,而荣某琴和荣某伟也认识到激烈反应并不妥当。他们明白,纠纷如果不采取合法的方法处理,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矛盾。经过一番耐心的劝解,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。
最终协议达成,李某杰同意在原基础上再退后0.75米砌墙,墙体高度不超过2米,并同意将让出的空地作为消防通道,确保不再占用。两位邻居相互道歉,这场持续多日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。这一案例不仅为三伏潭镇的综治中心建设增添了实际经验,也向外界展示了情法融和的调解新模式。
邻里关系是基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,在三伏潭镇,调解工作的成功,不只是在于解决了一场纠纷,更在于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。调解员通过情理法结合的方法,助推了邻里和谐,为社会的稳定和团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。这样的案例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与学习,让更多人认识到“找个说法”的重要性,推动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